【活动主题】
奇特的视觉假象
【活动目的】
通过一些有趣的有关视觉假象的活动,让同学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有关视觉的科普知识。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压力测试
男:同学们,看看这张图,它是静的还是动的?
女:这张图片是静止的。其实所谓的压力测试就是一个视觉假象,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图片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二、二维或非二维
女: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女:这个“墙上的洞”并不是真的,只是一种错觉画法。错觉画法是一种旨在创造看上去像真实三维场景的画法。这个概念来源于古希腊。后来罗马人喜欢在墙上画拱形门做装饰,感觉可以让人看到里面的房间,但其实房间并不存在。
男:图中的人是不是快要跌落深坑了?
男:根本就不是!这看上去像是一个巨大的路面塌陷深坑,但实际上这仅仅是一部粉笔画作。街头艺术家埃德加·米勒利用一些类似汇聚线条、阴影的技巧营造了立体感的假象。
女:你眼睛后方区域有一层细胞膜叫做视网膜。你看到的每一个物体最开始都是以二维平面图呈现在视网膜上的。通过透视法则,你的大脑会将这些平面图转换为三维图。
观看十个具有代表性的视觉假象,讲解。
三、学习线条
男:两条粗线是弯的还是直的?
男:用尺就能量出它们是直的。它们之所以看起来是弯的就是因为透视法则。没有人知道确切原因,但这肯定与背景中伸向远方汇聚于中心点的那些线条有关,它们给人距离上的错觉。
女:与线段A在一条直线上的是B还是C呢?
女:答案看上去像B,但其实是C——用直尺就能证明!这个假象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对于角度的判断并不在行。当我们努力想象直线中间缺失的那一段时,大脑会弯曲直线,线段A向上移,线段C向下移,这样它们好像就不是连在一起的了。
男:下面的比萨斜塔哪座斜得更厉害?
男:右边的比萨斜塔看上去会倾斜得更厉害,但其实两幅图是完全一样的。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抬头看一对平行的塔楼时,塔顶之间的距离好像要比塔基之间的距离更近些。这是大脑期望看到的,但这两幅图中塔顶的距离看上去并不近,所以大脑会假设塔楼肯定是朝着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的。
四、互动游戏
女:不要读出下面的字,而是把字的颜色的大声读出来,看谁读的最快、最准确
女:什么是颜色?在自然界中,颜色是指从物体便面反射出的各种类型的光。当光以不同的角度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时,组成光的各种颜色就会显露出来,正如下图的棱镜所展示的那样。但是,这种光仅是你识别颜色的部分参考因素。大脑在判断一个物体的颜色时,还会将其他信息比如背景和阴影等因素考虑进去。
五、看似不可能的视觉假象
男:扭曲的三角形:那一边是三角形的里面一边?
男:每条外边顺着不同的边延伸又会出现在里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这幅图中,边和角的数量是正确的。所以你会误以为它一定是个正常的三角形。
女:盯着图中的红点10秒,会有奇迹发生哦。神奇的大脑是不是自动就把空白的格子都涂上颜色了呢?眨一眨眼,眼前的图片又恢复了一片的黑白。
男:完美无暇的三角形在上下移位后怎么突然多了一个空格?这是因为上下坡度不同而形成的差距,但单靠肉眼是难以区分的。
女:动手能力大比拼:看那一组会做的动作更多、更准确
同学分组活动,每次八个人进行活动。(分数最高的小组发文具小奖励,其余没有获胜的六年级学生发纪念品)
六、双重模样
男女:同学们,请你们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五幅图)
找出每幅抽象画中的两幅画(视频)
女:同学们,生活中也是如此。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一个事件,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
男女:此次班会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老师寄语:今天很高兴与六年级的十位同学度过了一段开心而难忘的时光,在欢笑的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1眼见不一定为实。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冷静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2 换角度看问题。学会用创新辩证思维看问题。有时换个角度看你遇到的难题,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希望下次还有机会与你们一起快乐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