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亚洲有志青年,共议时代使命担当。2025年亚洲青年华语论坛以“逆全球化浪潮下,青少年角色的深度挖掘与再诠释”为主题在新加坡隆重举行。大桥实验学校作为省内唯一获邀学校,十位学子深度参与。同学们积极融入这场思想盛宴,展现卓越风采,闪耀论坛舞台。
01
跨界对话,洞见未来角色
论坛设置四大分论题,激发与会者共同思考青少年未来所需承担的多元角色。其一,以历史镜鉴当代角色,剖析全球化历史脉络,激发创新思维,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其二,以科技沟通时代桥梁,聚焦信息茧房与文化误读,呼吁提升媒介素养,转化数字工具为理解桥梁。其三,重构文化艺术,增强文化认同与对话纽带,探讨艺术促进社会共情,鼓励立足本土文化参与全球建构。其四,尊重多元信仰与全球伦理,在逆流中探索人文关怀,超越隔阂,通过公益行动重塑社会温度。这些论题以其发散性与现实性,启迪与会者们大胆思考,达成科学与人文的交响。
02
专家分享,沉浸式参观访问
本次论坛邀请了众多领域的专家学者,让与会者们能站在不同的角度聆听不一样的声音,实现从本土观察到全球视野的思考跃升。神经科学专家陈教授从脑科学角度解析青年推动跨文化交流的潜力。社区剧场导演李邪分享了剧场艺术为边缘群体发声,呼吁青年创意介入社会议题。社会企业家傅永鸿讲述了自身从校园到可持续企业的发展历程,展现青年以商业推动善意经济。纪实摄影师李欣赏以自闭症家庭故事为例,探讨艺术促进社会包容的巨大作用。
此外,与会学子们深入新加坡代表性机构,理解逆浪下的行业破局。他们走进报业媒体华文报集团,了解到促进理性对话,凝聚共识的重要性。他们来到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进一步领悟到培养跨界人才,应对AI挑战迫在眉睫。学子们也来到了活跃乐龄中心与新协立综合设施,用亲身经历探索代际理解与社会关怀,见证了为弱势群体创造机遇的实践与效果。通过大量的亲身体验与参观访问,与会学子们分组进行创意展示,发出响亮的Z世代声音。
03
创意破局,协作中智慧闪光
结合参访见闻,各小组以戏剧、互动装置等创新形式限时呈现对青年角色的新诠释。大桥学子与亚洲各国同龄人深度协作、理性交锋,不仅取得佳绩,更建立了深厚的跨国友谊。其中,陈昱涵所在团队荣获最佳创意奖,胡思琪所在团队荣获最具深度奖,虞笑漪所在团队荣获最佳呈现奖。这些奖项不仅是一种鼓励,更是一颗颗种子,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
青年应是时代的主动变革者。本次论坛的深度思想碰撞,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了青少年的确定性力量。在重新定位青少年时代角色的同时,我们必将铭记这次珍贵的相遇:汗水在异国路灯下的印记,镜头前自然绽放的青春笑颜,窗外宁静夜色与窗内激动合唱的交响——这转瞬的绚烂,将长存心间,激励我们破茧前行,架设心桥,共创亚洲乃至世界的美好未来。
指导老师感言
过遥老师
短短几天的带队指导,最让我震撼的是同学们惊人的创造力与行动力。他们从多维度犀利剖析时代议题,用话剧精彩呈现。面对多元世界,他们用创意打破边界,用行动证明:青年是当下推动文明对话的最坚韧纽带。逆流中,你们已然勇立潮头!
刘洪明老师
能够见证少年们从“观察者”到“连接者”的蜕变真是令人高兴。他们主动发问、真诚倾听、理性回应,用华语搭桥,在差异中学会包容。青少年的主动与善意,正是打破隔阂最有力的武器。这些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在思辨中懂得包容的少年,终将成为未来世界最温暖的连接者。
学子感言
葛一泽同学
论坛是思想熔炉,将陌生人迅速凝聚成伙伴。放下顾虑参与讨论,高强度协作中的“聚合力”让我真切感受到倾听、理解、共创的力量。这短暂相遇的光亮,将长久温暖记忆。
虞笑漪同学
在论坛中深入探讨贸易保护与数字全球化的矛盾后,我认识到青少年是受影响者,更是变革者。通过戏剧呈现技术封锁困境,并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协作解决,文化差异反成创意源泉。理论结合实践,让概念生动而深刻。
姚沛昕同学
从陌生到合力完成戏剧呈现,成就感满满。尽管准备时间短、论点比较难,但组内相互鼓励、金点子涌现,团队协作就是满分体验。本次论坛让我们拓宽眼界,既有学术上的收获,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倪熙涵同学
这是难忘的经历,让人深刻认识到全球化时代青少年的多元使命:文化传承者、创新推动者、跨文明对话者。华语是纽带,让我们找到共鸣。青年需兼具本土根脉与国际视野,以开放思维推动社会进步,用行动诠释新时代担当。
文:胡思琪
图/视频:过遥、刘洪明、华侨中学师生
审核:德育处
编辑:席小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