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物大搜索:一场生态探索之旅

发布时间:2025-09-23     浏览次数:21

    走出课本,方寸校园即是生动的生态课堂。一场融合科学探究、技术应用与责任担当的校园生物大搜索项目,正引领我们重新审视这片朝夕相处的土地,解码其蕴藏的生命奥秘。

     

    一、项目核心

    科学认知与责任担当

     

    01

    评估校园生物多样性现状

    系统掌握校园物种资源基础信息,重点解析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特征。

    02

    掌握科学方法

    学习并应用生物多样性评价的核心指标,深入理解生物分布格局与人类活动、环境因素的关联。

    03

    赋能未来行动

    基于调查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校园生态优化建议,在实践过程中锤炼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守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二、科学之旅

    从观察到洞察

    项目精心规划,循序渐进

    01

    周密准备,科学启航

    借助“Biotracks”App,高效搭建线上协作平台,完成团队组建与职责分工。与此同时,进行标准化工具使用培训,科学划分校园调查网格,确保数据采集的系统性与可比性。

     

    02

    地毯式普查,建立生命图谱

    1) 综合运用“Biotracks”移动数据库平台及形色识花等智能工具,对校园内动、植物进行系统识别与定位。严谨记录物种分类信息、个体数量、精确地理坐标,并拍摄高质量影像资料。

    经过同学们的不懈努力,我们最终发现了76种植物,31种动物(包括经常光顾学校的鸟类,感谢李尔特老师提供相关数据)。

    2) 汇总形成《校园生物多样性统计表》,绘制首份校园生命地图

     

    彩蛋

    在我们户外大搜索途中,还发现了入侵物种——欧洲千里光!同学们下次看见它的时候,一定记得拔掉!

    还有同学拍到了蓝孔雀和凤尾鸽吵架的视频!

     

    03

    深度挖掘,赋予生命故事

    分组深入研究选定物种,系统查阅其分类、生态习性、养护要点、行为特征乃至文化内涵。将研究成果凝练,创意设计并生成承载丰富知识的生物信息二维码,让态的生物们拥有可被阅的生命故事。

     

    04

    科学评估,洞察生态健康

    聚焦校园主要乔木区域,运用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生态学模型分别对国际部、中学部、小学部的乔木进行定量化生物多样性评价。小组协作分析数据,解读不同区域的生态价值与稳定性。

    国际部

     

    中学部

     

    小学部

     

    经分析,结果如下:

    相比于其他两个学部,国际部的生态相对较好,可能是由于国际部位于校园边缘,受学生活动干扰较小;小学部虽然物种数最低(15种),但辛普森指数(0.87)高于中学部(0.83),说明其物种虽少,但分布更均匀。但是三个区域均以桂树、樟树/银杏为优势种,存在单一化倾向,易引发病虫害风险,降低生态系统韧性。

     

    05

    创意实践,建立情感联结

    鼓励学生认领专属的校园动植物,成为其特别的关注者与守护者。亲手构思、设计并制作蕴含知识性与艺术性的生物标识牌,并为校园里的动植物伙伴郑重佩戴上承载着知识与关怀的专属身份证。此举不仅提升校园科普氛围,更增强了师生对身边生物的认知与尊重。

     

     

    校园,这片承载着我们青春的土地,其生态系统的健康与活力,与我们息息相关,更关乎未来。此次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是我们认识它、理解它、并决心守护它的起点。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探索,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记录,每一份绿意都值得被呵护。让我们携手,持续成为校园生态的观察者、研究者和建设者!

     

     

     

     

     

    /图:沈佳颖

    编辑:吕静益

    审核:教务处

     

     

     

     

     

     

     

     

     

    学前街校区:学前街38号    菱湖校区:菱湖大道9号(菱湖大道与具区路交叉路口)    电话: 0510-81896789
    Copyright@2025 无锡市大桥实验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推荐使用IE8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苏ICP备080071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