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初二(8)班的孟书瑶,红旗招展,秋风送爽,刚刚过去的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这个节日最早是在1924年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储蓄银行大会上提出,最终于2006年由联合国确立的。该节日的确立旨在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此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勤俭,与我们每个人有着怎样的联系?
说到“勤”,它或许听起来很大,但其实就藏在我们的每一天里。当清晨6点的闹钟响起,我们战胜困意起床奔赴学校,这是一种“勤”;当我们在课堂上专注听讲、积极思考,这也是一种“勤”;当我们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奋力拼搏,这更是一种“勤”;当我们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做好每一次值日,这同样是一种“勤”。 勤,是我们为梦想付出的每一分努力,是青春最美的底色。
而“俭”,则体现在我们每一次明智的选择里。随手拧紧滴水的水龙头,是对水资源的珍惜;离开教室时关灯关空调,是对电能的节约;多走几步楼梯,既锻炼了身体,也缓解了电梯压力;爱惜我们的文具和书本,让它们物尽其用,是对劳动的尊重。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远见和责任。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一生倡导并践行勤俭节约。一件睡衣穿了20多年,补了73个补丁仍舍不得丢弃,周恩来总理也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如果说“勤”是为我们的成长大厦添砖加瓦,那么“俭”就是让这座大厦根基稳固、屹立不倒的坚实保障。两者结合,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在世界勤俭日即将到来之际,我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
第一,让“勤”成为一种本能。 用勤奋对待学习,用勤劳对待生活,不负每一天的晨光与夜色。
第二,让“俭”成为一种习惯。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用行动守护我们的家园。
同学们,最好的成长是知行合一。让我们从今天起,将勤俭化作行动,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无愧于心的青春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