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你,是美好的开始——姚沈予

发布时间:2022-03-25     浏览次数:2665

    遇见你,是美好的开始

    姚沈予

    六年前的夏天,带着西藏返程的风尘,我第一次走进大桥的菱湖校区。那时,新的红楼还带着工地的痕迹。在隐隐担心是否能正常开学的忐忑里,我迎来了第一批桥娃。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搭乘公交车到清源路下车,拍着东南大学荷塘里菡萏的倩影,捡起两旁合欢树飘飞的落红,看着小学部“天井”中光线的渐盛,成了我日常的小确幸。慢慢地,我对红楼的一砖一瓦越来越熟悉,我和大桥人越来越熟悉。这所在我求学时代高高在上的学校,以美丽而朴素的怀抱接纳和教育着我。

    六年多了,我们的校园越来越美丽。在某一个驻足的时刻,我会发现当年纤弱的玉兰花,已经绽放满树花蕾;当年泛着微黄的柳叶,已经染满万千葱翠;当年装饰的人工水渠,已经时有小鱼悠游;当年空寂的二楼平台,已经完成了“农场-花圃”的蜕变……我在那片操场上,看过因国际部喜报频传而燃放的烟火,无垠的夜幕下有着奔跑的孩童,欢呼的学子,漫天的璀璨成就了一晚的狂欢;我在那条小路上,看到暮色四合时,突然亮起的照明灯,一边是大自然的瑰丽,一边是人工式的柔和,背后还有高中教室里一盏盏求学的灯火;我在一条条走道上,看过桥娃制作的风筝在风中打转儿,看过桥娃绘制的花灯被一一挂起,看过桥娃出品的画作静静地诉说童心的斑斓……大桥,在不断充实着自己的美好,积淀着校园里学生的痕迹。这就是大桥的校园文化,自然、质朴,带着满满的亲和。

    六年多了,我和七批桥娃在红房子里相遇,目送走了一批桥娃,手上带着一批桥娃。我记得很多桥娃的名字,很多菱湖的桥娃也都能喊出我的名字。作为语文老师,我和我的学生在课堂上一起探索过语文的曼妙。我们读着诗,唱着曲,念着词,诵着文;我们仿写过短诗,填写过小令,画过绘本,出过文集,参加过全国小古文大赛;讲过先贤的轶事,说过帝王的野史,接触过奇形怪状的另类诗,探索过严谨奇妙的格律诗;质疑过《开天辟地》里盘古手中的斧和凿,学习过西方课堂里的《灰姑娘》,交流过许多篇共读书的读书笔记,绘制了好多主题式的思维导图;把教室廊檐下发现的两只小麻雀,美术教室窗口大树上的一只胖斑鸠,写进了自己的小诗;在校门外的水洼里找碎冰,在没有被阳光亲吻过的草地上觅霜花,只为完成自己的《霜冻物语》;为了寻找写作课的素材,我们吹过肥皂泡,种过黑木耳,开过“对对会”,推过饮料瓶……翻着花样学语文,让我脑洞大开,让我的桥娃们兴趣盎然。红楼里的大桥人,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各展所长,都是如此努力地备课,努力地工作,以专业和敬业的姿态,引领着桥娃不断进步。作为德育主任,我组织过桥娃卖报、广场义演;结对了大山里的学校,为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捐款捐物;挑选着春秋两季的实践基地,努力让桥娃在实践中有所得;带队过各色主题活动,看着桥娃们在多样的活动中浸润和体验,在仪式感的洗礼下成长。大桥的学生工作者,都带着“慈悲”的觉知,努力去唤醒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点,点燃其特有的小宇宙,让他们逐步认识着自己,自信地迈向远方的目标。

    谈及故事,似乎都带着情节一波三折的跌宕,语言荡气回肠的揪心。可是,在岁月不居的六年多里,我在大桥的红楼里学习着,积淀着,成长着,却没有故事般的味道,只有白描式的日常。在这流水账般的红房子故事里,有我对这片校园的无限眷恋,有我和我的孩子们成长的欢声笑语,有我和我的同事们同舟共济的拼搏竞进,有我对大桥领导们多方位培养的万分感恩。大桥的红楼,拓宽了我的眼界,让我不断历练成一个更好的自己;让我相遇了那么多可爱的孩子,让课堂有了更多的可能,让课后有了更多的趣味;让我有幸结识了那么多温暖的小伙伴,彼此依靠,彼此成就!大桥——遇见你,是美好的开始!我想,在红楼这一片沃土上,我和我的伙伴们都将努力构造“一方池塘”,服务孩子“自然成长”;点燃“一束火焰”,启迪孩子“自己成长”;敲打“一块燧石”,引领孩子“自由成长”;推开“一扇大门”,促进孩子“自觉成长”。今日我以大桥为荣,或许未来我不一定能达到大桥以我为荣的高度,但红楼故事里踏实、奋进的基调会让我无愧于大桥的荣光。但从所愿,无问西东!日光坚毅,丰满我们飞翔的信念;风雨有情,鼓动我们追索的羽翼。当我们能在红楼的方寸间,从容丈量梦想的轨迹时,我想那份为人师者的美好会愈加浓烈。

    大桥20周年、25周年的校庆里,有我小小的身影,希望未来无数的5年里,有我们一起砥砺前行的身姿!祝福红楼,祝福大桥人!

    学前街校区:学前街38号    菱湖校区:菱湖大道9号(菱湖大道与具区路交叉路口)    电话: 0510-81896789
    Copyright@2024 无锡市大桥实验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推荐使用IE8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苏ICP备080071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