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双城记》读书分享

发布时间:2023-04-18     浏览次数:1418

    进入国际部后,英文课外书逐渐走进了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应该如何选择呢?学生会学习部发起了一项好书分享活动,让我们听听学长们的分享吧!

    本期分享学长——吉星宇。

     

    今天我要推荐的书,是我第一本以欣赏的角度进行阅读的著作(为了准备AP英语文学考试),也是我一直以来印象较深的一本书——狄更斯的《双城记》。

     

    概括 Abstract

    为了尽量少剧透精彩的情节,我想非常粗略地概括一下书的内容。

    本书设定在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巴黎以及伦敦。故事围绕Charles Evrémonde这位有贵族血统的年轻人,以及他的爱人Lucie Manette展开。两人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后,Charles因为自己的贵族血统而卷入了法国大革命的斗争之中。正当情况转向绝望时,书中其他角色纷纷出力,甚至是做出了牺牲,最终保全了他们一家。随后法国大革命也接近了尾声,一切都恢复了相对的和平以及美好。

    故事听起来虽朴实无华,可双城记之所以出彩,主要体现在狄更斯富有个人特色的叙事、剧情的设置以及两者合作服务于主题的一致性。

    叙事 Narration

    虽然这是一本带有一定悲情色彩(展现法国大革命残酷的一面)的小说,但我在读的时候却经常会被狄更斯叙事的幽默所打动。然而这种幽默并不是一般喜剧中令人开怀大笑的幽默。

    狄更斯的幽默相对微妙,且大多数时候不是从人物或者剧情上直接体现,而是从叙事者对于人物或者情节的评价以及描述中体现。对于狄更斯的这些评价,非常细节,也非常有力。文学评论家G.H. Lewes曾经这么评论过狄更斯的幽默:

    "No one has ever combined the nicety of observation, the fineness of tact, the exquisite humour, the wit, heartiness, sympathy with all things good and beautiful in human nature, the perception of character, the pathos, and accuracy of description, with the same force that he has done."

    而这种幽默的作用,除了逗读者一笑之外,还对主题的呈现有帮助。还有一些时候,狄更斯抒发幽默的对象则是整个社会。每当这时,这种幽默往往表现为讽刺;是对于法国大革命、暴民以及执政集团的荒谬带有冷笑的批判。从整体看,《双城记》存在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为了提供狄更斯自己的社会批判,所以狄更斯的幽默不仅仅停留在风格层面,更服务于作者所要传递的思想。

    除幽默之外,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叙事风格也十分鲜明。考虑到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历史运动,狄更斯叙事的语气(tone)也与之呼应:我们可以从他用词中看出一种fatalistic, sweeping的色彩。《双城记》最有名的开头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

    他的观察,不局限于单独事件,更是放眼于整个时期 ”age”, “epoch”),而且非常地“确定”,(”best”, “worst”, “hope”, “despair”),仿佛是宿命所定,没有给个人留下改变它的余地;正如这本书中法国大革命的设定一样,动力之强,影响之大,以至于任何个体在其面前看上去无尽的渺小、无力。正因如此,才使得作品中各个角色在结尾做出的奉献、牺牲显得更加伟大、无私。

    剧情 Plot

    这部作品还有一个吸引我的点即它的剧情设置。由于它本身是以报刊文章的形式出现的,为了让读者产生兴趣,很多章节都是以悬念结尾,伏笔处处可见,而且有很多的剧情反转。这三点结合,非常好地做到了tension buildup,让整本书节奏越来越快,引人不停往下阅读。

    这种快速紧迫的节奏也非常好地呼应了前文中提到的法国大革命势不可挡的力量:文中的情节并不像是一个接一个不紧不慢地自然发生的,而更像是被此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向前推着走,令人无法招架和拒绝。

    但就像任何伟大的作品都不是完美的,《双城记》也有它的一些不足之处。然而《双城记》的不足更多是为了优化其他元素而采取的妥协。比如为了保证剧情的紧凑,狄更斯并没有花很多笔墨去塑造人物形象。相对他的其他著作来说,《双城记》的人物塑造相对平淡,不够立体。此外,为了后面剧情的快速推进,此书开头也拖得相对较长,有些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云里雾里。但其实开头中每一件看似不相关的事情在后面都会串起来,以造就紧凑精彩的剧情。

    同时,由于时代原因,狄更斯的措辞以及句法都和现代英语有所不同,第一次读有可能会理解速度较慢,但习惯之后并不会妨碍阅读。

    总结 Conclusion

    正如我开头所言,这本书可谓是我英文文学赏析的启蒙书。它的伟大之处也远不止于我以上描述的几点,希望我简单的介绍能够启发部分同学去阅读这本书。

     

    若想要了解更多的分析点评,可以参考

    https://www.sparknotes.com/lit/a-tale-of-two-cities/, 或者Bloom’s Guides A Tale of Two Cities。

     

     

    文字:吉星宇

    编辑:黄乐其、时倩

    审核:张墨君、吉思名

     

     

     

    学前街校区:学前街38号    菱湖校区:菱湖大道9号(菱湖大道与具区路交叉路口)    电话: 0510-81896789
    Copyright@2024 无锡市大桥实验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推荐使用IE8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苏ICP备08007198号-1